« 主页

眯眼探云月刊 — 2021年06月

发布于

版权声明:眯眼探云原创,可随意转载,请保留该版权声明及链接:https://tyun.fun/post/55.tanyun-monthly-202106/

自从今年二月份学习了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已经写了几十条卡片笔记,数量不多,但收获非常大。

据说当卡片笔记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生命力,一些主题会自然从中涌现出来,就像是在脑外进行思考,这才是“第二大脑”的真正含义所在。但我等来等去,始终没有主题出现,让我有点着急,直到昨天经过同事的推荐,听了机核上面一篇《女神异闻录》的专题,我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我过于在意笔记间的逻辑关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份点心有着可爱的形状,红绿相间的颜色,吃起来非常美味。形、色、味之间并没有逻辑关系,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这份点心。

换了个思考方式,本篇博客便从卡片笔记盒中涌现了出来。

你的笔记为谁而写

我很早以前就在思考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 Wiki,但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把所有我感兴趣的知识整理到私有 Wiki,和在需要的时候去搜索这些知识,到底有怎样的不同?

卢曼的做法解答了我的疑惑, Wiki 不应该是知识笔记的坟场,永远不要以归档为目标将一条知识加入到 Wiki 中。这也是写卡片笔记的一个核心要点:在写每一条卡片笔记的时候,心中必须要思考,我会在怎样的场景中用到这条笔记?然后基于这样的场景来完成这条笔记。 于是我设计了三个虚拟对象,分别是:8 岁小朋友,同学,行业专家。每次写笔记的时候就假装自己在为某个对象做讲解。

8 岁小朋友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但同时他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如果能够把一个问题给小朋友讲清楚,那么普通人应该都能够听明白。在讲述问题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尽可能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多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打比方。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使用这个假想对象,大部分专业知识都需要大量的前置知识,在前置知识无法简化的情况下,就无法把一个问题给小朋友讲明白。

同学可以有着不同的知识、文化背景,但近期和自己学习了相同的内容。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笔记的内容是以交流为主,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 一、立场:立场很重要,我们可以吐槽自己的母校,但别人吐槽就不行。 二、部分摘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为后面的信息增量做好铺垫。 三、信息增量:可以是自己的实践、观点、例证,甚至优秀的问题。这部分不用太长,重点是体现自己的思考,体现自己的价值。

当我希望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行业专家这个假想对象做练习。行业专家的人设是具备了领域内的完整知识框架,但并不具备所有的知识。所以在面向行业专家讲述的时候,要把思路讲清楚,同时也需要对支撑思路的关键知识点进行简要的说明。

有了这三个虚拟但具体的对象,我的笔记就不再是一条干巴巴的定义说明,而变得鲜活起来。

分两步完成一条卡片笔记

每条卡片笔记都是针对一个想法进行的深入思考结果,但想法并非凭空而来,需要平时注意捕捉灵感。

你可能在学习,可能在工作,可能在做白日梦,灵感随时会出现,借助工具快速将灵感记下来。只需要做简短的记录,能够帮助自己回想即可。可以采用笔、纸、录音、打字,任何你认为方便的方式。留出专门的时间来清理这些灵感记录,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内容可以写为卡片笔记,其它的内容可以快速丢弃。

在写卡片笔记时,可以通过问自己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帮助自己思考,尽可能将观点打磨的非常清楚,然后用完整的语句进行描述,就像是在向你的好友介绍这个观点。每一条卡片笔记应该使用相似的结构,并且只描述一个观点。接下来你可以将这些观点按照树状的结构进行组织、存放,作为自己的第二大脑。由于每条永久笔记都需要花费不少心思,只将那些你认为最有用、最感兴趣的内容记为永久笔记。

以下是一些通过提问帮助思考的简单例子:

当你拥有你的第一个智能手机的时候,你发现手机除了可以联系朋友,还可以用来听歌、看视频、拍照,购物、玩游戏……手机似乎无所不能。

那手机可以用来学习吗?
在满足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的,一、你的手机中有你用起来顺手的学习软件;二、你的手机中的其它软件极少打断你的注意力。

那手机可以用来做生产力工具吗?
目前手机的语音输入准确率已经可以做到非常高,但只适用于不太吵闹,并且你也不会因为讲话影响别人的环境。手机的软键盘 & 手势输入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实体键盘,但由于精度的问题,在效率上会大打折扣。所以手机可以在特定的场景下作为生产力工具的替代品,但很难成为生产力的主力工具。

卡片盒笔记法,除了用于知识论文等写作场景,还可以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吗?
目前我还缺乏相关的实践,但我可以通过思考实验进行初步的分析。卡片笔记的核心点在于以写作为目标记笔记,专业知识的学习目标是帮助技能的提升。但在这两件事的过程中都会有思考的过程,记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另外即使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专业技能,我们依然可以辅以写作的目标。所以结论是可以。

在思考的过程中,除了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还可以使用一些通用的好问题,比如【A 和 B 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很好的加深自己的理解。

人无法凭空理解一件事物,一个观念建立在许多其它的观念之上。如果一个人知道苹果不知道香蕉,我们可以向他介绍:香蕉也是一种水果,一根香蕉和一个苹果的重量接近,但香蕉是长条形的……这样通过已知的苹果,对方就能够大致知道香蕉的情况。我们理解一个事物的过程同样如此,通过将其和已知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新的事物

以上便是我写卡片笔记的一些心得体会,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