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探云月刊 2023-09 我的育儿观

发布于

版权声明:眯眼探云原创,可随意转载,请保留该版权声明及链接:https://tyun.fun/post/87.tanyun-monthly-2023-09/

养育孩子,是所有家长的难题,也同时是所有家长再次成长的好机会。这里所谓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指思想上的成熟,能够通过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能力的提升,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掌握养育孩子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应对一个“人”。具体一点比如:如何与孩子沟通,合理的提出要求,恰当的提供帮助,等等等等。

一个观点对个人的价值,不止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也在于交流,所以最近我就特别想把这些东西写下来。

接受不完美

首先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什么是不完美?当你在享受温泉浴的时候,全身放松、惬意,你感觉很好。但你如果想要去锻炼,跑几步就累的不行,你会想要是我是长跑运动就好了。或者你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你会想我要是技术专家就好了。所以我用问题来定义不完美:当我们在做一件事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自己是不完美的。

那什么是接受不完美?接受并非躺平,而是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到应对的策略。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尼布尔的祈祷文: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根据我的经验,要想获得平静,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我们能够改变的事情其实是很少的。许多痛苦,其实是源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但却做不到。产生这样误判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会基于单个事项来考虑,而非从全局考虑。比如单看一个鸡蛋,你肯定会觉得自己能吃的下,但实际上摆在你前面的是一桌满汉全席,你大概率是吃不下那个鸡蛋的。我的策略是选定极少数的事情去做,把剩下的大多数事情都看做可有可无,这样就能够留下许多空间,自由安排。

意识到生活中许多事情都非必须,这可能是源自我以前玩游戏的体验。以前为了玩游戏,我会把很多事情都放弃不做,然后就发现,许多事情原来真的可以不做或者简单做。人生中,真正必要的东西,可以非常少。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某段时间沉浸在一件事中,放弃了许多其他事情。

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那么就比较容易推己及人,接受别人的不完美。人生中那些带给我们最多痛苦的,其实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当他人的行为没有符合自己的预期时,我们很容易做两个归因:这个人品德不太好,他在针对我。这两种归因会让我们异常痛苦,因为我们把自己当做了受害方。但其实只要知道别人也是不完美的,那就更容易放下心理负担,更加关注于如何实际着手解决问题。要破除这样的归因,我会向自己提几个问题:他的品德真的不好吗?他真的是在针对我吗?如果在生气的时候做不到,事后回顾一下,一样是有效果的。

最后,是接受环境的不完美。环境并不总让我们称心如意。天要下雨,上班堵车要迟到,同事乱甩锅。环境对自己是不完美的,对他人同样如此。而且环境的不完美,对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比如下雨天,骑车人的痛苦是雨水会溅到身上,开车人的痛苦是堵车。回到养育孩子,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也是不完美的,孩子会受到这个不完美的家庭的影响。意识到这一点,也就会发现,养育孩子的焦点其实并不完全在孩子身上,而应该放到整个家庭。所谓的环境,最重要的,其实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无论我们看到的是如何光鲜,每个家庭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那么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呢?或者哪些是容易改变的呢?相比与改变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他人,最容易的可能是改变自己。

养育孩子,先改变自己

如果你有任何尝试改变自己的经历,你大概率会赞同这一点:改变自己是困难的、漫长的。深刻的理解这一点,才能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足够的共情:孩子学习知识,养成好习惯,也是困难且漫长的。这样的共情可以让我们和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否我们很容易成为奴隶主,单方面的向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并要求他们强制执行,然后在他失败的时候惩罚他,因为他没有按自己说的去做。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自己在做出改变的过程中,会为孩子创造一个榜样。人类,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动物,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模仿。人类比动物更加聪明,我们模仿的不只是行为,还有观点和欲望。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对象。这一点也早已有了过硬研究支撑:在一个普通家庭中,对孩子影响对大的并非采用何种养育方式,而是家长本身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改变过程,自己是如何做的,有什么心得,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成果。让他看到听到就好,不要期望他立刻能够怎样怎样,就像是在他心中种下一颗小种子,加以时日,在恰当的时机,种子自然就会发芽生长。

辅导作业关注三个点

很多人辅导小孩做作业非常上头,一方面是认为孩子学习不认真,另一方面是怎么都教不会带来的强烈挫败感。我辅导作业的时候通常比较平静,我会关注三个点:情绪,学习本身,责任划分。当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会首先看这三个点,大概率能找到关键的问题所在,然后恰当的处理。

先说情绪。当我们的大脑处于强烈的情绪状态下时,很难处理好学习这样需要思考的事。所以如果在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强烈的情绪,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就需要先解决情绪问题。解决情绪问题最重要的是直面情绪,承认它的存在,明确的讲出来,问题起码就解决了一半。处理的方式可以是平静一会儿,如果是家长,也可以考虑换人上场。现在针对情绪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情绪本身不是坏事,理解它、直面它、利用它。

然后是学习本身。学习本身是困难的,永远都是如此。即使爱学习的那些人,遇到的困难也不会变少,只是他们掌握了如何应对困难的办法。这个点的解决办法就一条:寻找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再强调一次:技术手段。不要做任何的道德品质归因。孩子不会,就是不会,不会才学,学的慢很正常。我认为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重复,逐渐让孩子接受,并理解这一点。可以做简单的重复,如果有可能,逐渐提高重复的质量。所谓提高重复的质量,就是在重复的过程中,让孩子能够加入观察、思考、改进。

最后一个关注是责任划分:学习是孩子的事。这一点我认为是最难且最重要的。我认为养育孩子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以后能够独立,所谓独立,就是能够、且愿意承担责任。如果孩子只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压迫而完成那一点学习任务,是绝对不可能独立的。关于这一点,最值得参考的是《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的课题分离。一件事,最终由谁来承担后果,就是谁的课题。在现在的环境中,要做好这样的分离并不容易,比如老师会对家长提出要求,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批改作业。这就会导致家长很容易把孩子的学习当成自己的课题。目前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的学习变的对他有用。只有他感到学习是有用的,学习才可能成为他自己的课题。有用可以是学习完了,给别人讲一讲自己学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炫耀一番。也可以是想到了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可以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现这些用途:倾听孩子的炫耀,让他教你;为他想到了巧妙的解决办法高兴,为他鼓掌;帮助他注意到生活中那些和他学的知识相关的东西,比如他新学的几个字,刚好在路牌上看到了。

即使做对了一切,依然会有新的问题

养孩子就是这样,每当你正要为解决完一个问题大松一口气的时候,另外一个问题就会随之冒出来。孩子永远不会是完美的,就和我们自己一样。但正是这样永远不完美的状态,才给了我们机会,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