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探云评论月刊 — 2020年12月

发布于

版权声明:眯眼探云原创,可随意转载,请保留该版权声明及链接:https://tyun.fun/post/49.tanyun-comment-monthly-202012/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月刊是我每月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今天对去年做的计划做了一个小结和回顾,发现自己收获颇丰:有效改进了睡眠 & 锻炼习惯,让我可以持续保持健康有活力的状态;开发了自己的学习(复习)小软件 Topic Chunks,给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坚持写评论,让我理解力、思考力得到明显提升,还让我变的更加外向;基金今年也获得了大丰收;Better Mind 读书会持续开展且有了新成员加入。

我觉得最棒的点在于,我并非通过强大的毅力坚持来达成了上述的目标,而是通过持续微小的改进,让自己逐渐养成相关的习惯,所以整个过程是愉快的。


科学思考者16:优秀表现需要“综合了解” — 2020年12月07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今天美军的格言『如果你发现你在打一场公平的战斗,那你就是没有做好任务计划』,一下击中了我。这绝对是一条黄金的判断标准。

我以前是一个非常不喜欢做计划的人,我认为生活最大的乐趣在于明天的不确定性。但这样的结果是,我经常发现我在打一场不公平的战斗,但……是处于弱势的那一方,因为我完全没有做好任务计划。后来我逐步改变了想法,享受随机性是一回事,完全不做准备将自己暴露在不必要的风险中是另一回事。
在2007年左右,我也跟随潮流进入了股市,折戟而出,还好当时本金不多亏损有限。后来在经过了学习准备之后,在15年左右,和老婆一起开始定投基金,到今天为止,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换了新车。

同时也是因为充分的学习 & 准备,我并没有被这收益烧昏头脑,我很清楚在自己可预见的未来,劳动收入依然是我的主要收入。

这应该算是对基金投资形成了“综合了解”吧。

顾衡问答 | 为什么真实的互动如此重要? — 2020年12月07日

— 得到,顾衡好书榜

我坚持组织读书会好几年了,最近在想把读书会组织的更好一点。于是我就开始琢磨线下读书会和顾衡好书榜之间的差别。我也姓顾,同事也叫我顾老师,但对于我和顾老师之间的差距,我心里是很清楚的。然而即使有这个差距,我心里也明白,顾衡好书榜并不能替代我组织的线下读书会。但是为什么呢?

正好顾老师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网络同好的交流,有两个代价,一是简化,二是距离。线下的交流,我们是在和一个复杂的人近距离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充满乐趣,就像打乒乓球,啪啪啪就好几个来回。你还可以看到对方在笑,或者皱紧了眉头,或者比划着手势。这样的感受是网络同好线上交流做不到的。

而且线下读书会各人的背景不同,在读书以外的领域,还真的可以相互帮助。我们是一群因为读书聚集起来的人,而并非简单的一群人聚集起来读书。

《解读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 — 2020年12月08日

— 电子书,季凯帆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天文学博士,他根据自己的投资学习 & 实践,介绍了基金投资的方方面面。这是一本非专业人士写给非专业人士的书,简单、全面、易懂。

基金就是把大家的钱收集到一起,由专门的人(基金经理)帮我们去投资证券市场。他提取他的佣金,我们拿我们的收益,他们帮我们理财投资。

所以相对于投资股票来讲,投资基金是一件更容易的事,只要掌握好一些简单的原则,长期持有,就能以较低的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

本书内容包括:投资的准备、确定投资的目标、基金品种的选择、操作方法的实施。十多年后,书中的知识和思想并没有过时,依然适用,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基金值得长期投资的特点。

投资是一件私人的事,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都是不同的,简单的跟着别人买基金是很难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先学习,先做功课,态度决定一切。

《可转债投资黄金宝典》 — 2020年12月12日

— 实体书,青慧雯

作为可转债投资的入门书籍,本书面向普通用户,写的非常浅显易懂,对可转债投资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理论知识,投资思路,以及实操方法。作者行文非常幽默,读的时候时常让我会心一笑。

可转债的全称是可转换债券,同时具有债券的低风险属性,以及期权的潜在高收益属性。本质是上市公司用股权进行融资。
基于可转债的一些特点,书中作者重点介绍了针对可转债的三种具体投资方式:可转债打新,强赎制霸,回售摸彩。

这几种方式都属于普通投资者稍微认真一点都能学懂,操作难度较低、风险低,且预期收益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

金钱心理学4:把自己当做变量 - 2020年12月28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这一讲我特别喜欢。

在别人看来我是一个毅力超强的人,但我其实非常清楚,我能够坚持去做一些事情,并不是因为我毅力超强,而是我重视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和接受自己。只有在此基础上,知道人性的限制,我才能够不断的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习惯,最终的效果就是,我能坚持做一件事很长时间。

比如组织线下读书会,整个过程中我会收到很多的建议,是否采纳这些建议,我有一条非常关键的评判标准,我会问自己:我是否有精力、有意愿去持续的实践这些建议?如果答案是否,那么再精彩的建议我也会放弃。我认为这是读书会能够持续组织(BM读书会已经三岁了)的关键,今天课程内容也非常好的印证了这条标准。

去理解我们的内心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总以为自己的理性可以战胜感性。听完这一课,何不试试让理性和感性达成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