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7

发布于

版权声明:眯眼探云原创,可随意转载,请保留该版权声明及链接:https://tyun.fun/post/40.tanyun-comment-weekly-2020w17/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我现在的日常饮料是茶。以前我很喜欢喝咖啡,从毕业开始几乎每天上班都是喝着咖啡度过,上午一杯,下午一杯。我喝过各种口味的三合一速溶,喝过办公室咖啡机现磨咖啡,后来喝咖啡粉兑的纯咖啡。放弃喝咖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发现自己在喝完咖啡后虽然可以明显提升工作状态,但在咖啡的效用过去以后,我的工作状态会显著降低。我现在更希望持续、稳定的工作状态,喝茶在这一点上让我感觉更好。

喝啥饮料,也和精力管理有关。


相信的科学1:世人是那么好骗的吗? — 2020年04月20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刚看完本课,我心中的对新书的预期是:颠覆,颠覆我们现在的一些心理学认知。但仔细一想,不对,不是颠覆,而是深化。通过反复从心理学、经济学的角度来了解人类,才能帮助我们真正的了解人类。

现在对群体行为的主流解释是:因为人有成功偏误、服从偏误、声望偏误等特点,所以会表现出一些看似不理性的行为。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头疼一个问题,就是老年人会很容易受骗。但真的就是他们不理性吗?我父母有时也会相信网上一些奇怪的传言,于是我就仔细琢磨了这件事,发现了两点原因。

其中一点是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较差。我自己其实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网络刚爆发的时候,我也容易相信网上各种传言的。后来经验丰富了,我就知道去找高质量的信息源。

另一点我花了些时间才注意到:老年人的社交圈子和社交方式和我们这一代人是相差特别大的。这决定了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社交规范和社交方式差异都很大。老年人社交会非常注重别人的看法,而且会非常依赖八卦(中性词)来传递信息。

相信的科学2:最高级的交流策略 — 2020年04月21日

— 得到,万维钢经营日课4

冲突和竞争无处不在,如果所有事情都靠暴力解决,那成本就太高了。如果通过信息的传递就能够避免掉一些冲突,那对冲突的各方来讲都是有益的。

瞪羚遇到捕食者时就高高跳起一下,告诉捕食者,我跑的快别来追我。雄性花亭鸟会搭建漂亮的屋子来传递信息,竞争配偶。这些信息都可以有效的避免直接冲突。

那可不可以传递虚假信息呢?如果雄性花亭鸟装饰的小屋不符合它的身份,那么其它雄鸟就会毁掉他的小屋作为惩罚。人类社会其实也会有这样的机制,比如中国古代衣着打扮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衣服,乱穿黄袍是要被杀头的。

除了单向的传递信息,人类还有更高级的双向交流策略:开放的机警(open vigilance)。有个例子我觉得特别恰当: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都有核弹,但其实都非常害怕爆发核战争,于是专门搞了个美苏热线,进行一些基本的信息交流,避免因为误解而爆发核战争。

还好有这个热线,否则我们今天可能真的就生活在核废墟之上了。

相信的科学3:我们真的很机警(上) — 2020年04月22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充分的信息,并且有强烈的信念,那他可能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但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的状态,我们没有充分的信息,我们知道自己有可能是错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选择从外部接受更多的信息。open

但我们也不能谁说的都信,我们天然就会按照三个机警原则来行事:谁有信息听谁的,谁有水平听谁的,听多数人的意见。vigilance

以前的主流解释都会认为人是因为群体、权威压力才会服从,但其实通过简单的分析推理,我们就能够发现其背后有着充分的理性。

所以当一个人看似不理性的时候,通常不是因为他蠢,可能只是他心中住着别的权威。

相信的科学4:我们真的很机警(下) — 2020年04月23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识别真正的谎言,所以看似很容易受骗。但其实我们采取了更好的策略:我们想办法创造信任,并且尽可能的去相信他人。通过共同的利益把人链接起来,人会更容易讲真话;如果有人说谎,我们就会惩罚他。人和人之间,有一套无形的声望系统在起作用。这样的策略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成本最低,如果每个人整天都疑神疑鬼,那正常的社会协作都无法进行下去。

群体事件中的情绪传染,背后也是有很强的理性因素:一个人要被一个情绪感染,这和他自身的状态以及与传递情绪的人之间的关系决定。如果一个人已经吃很饱了,那么他即使看到别人吃蛋糕很香也不会感兴趣。如果你看到你的敌人失败沮丧的表情,你产生的情绪更可能是开心。

我们的机警策略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每一个问题,但是这样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在整体上更加有效的生存。

《科学需要讲故事》 — 2020年04月23日

— 得到,听书,高爽解读

我以前写作文,最擅长的就是记流水账:今天早上 6 点半起床,然后冥想 15 分钟,然后学习了万维钢精英日课,然后……

但是这样的流水账没人会感兴趣,听了只是让人打瞌睡。我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一直在寻求改变,每当我看书看到关于如何“讲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格外注意认真学习。经过了反复的学习和练习以后,我讲故事的意识有提升,但实际讲故事的能力进步并没有令我满意。

《科学需要讲故事》这本书在讲故事这件事上,给了我不一样的启发。本书主要是希望帮助科学家们提升讲故事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进行科普,但是我感到书中的技巧对我也会非常有帮助。故事的核心是冲突,我们讲故事的时候需要把冲突体现出来。

但是要想体现冲突并不容易,因此作者给出了三个模板来帮助我们把一个平淡的叙事转换为带有冲突的故事讲出来。这三个模板分别对应了词语、句子、段落。其中令我收益最大的是句子模板。因此本篇中我大量运用了这个句子模板:

…… and ……, but ……, therefore ……
……,但是……,因此……

那么问题来了:你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句子模板效果还行?

量子力学番外篇2:这个宇宙的物理学并不完美,而这很值得庆祝 — 2020年04月24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宇宙大爆炸产生物质的理论的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正物质和反物质凭空成对产生,然后湮灭,但正物质会有概率多那么一点点,比如十亿分之一。正是多的这一点点,才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但是为啥会多这一点点呢?物理学家们从镜中世界的对称性联想到了现实世界的对称性,最终发现现实的物理世界,在微观层面上物质无法做到完全对称的。这正好是中国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正是因为这个不守恒,宇宙大爆炸正反物质的产生和湮灭最终才能剩那么一点点物质,最终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我们知道了宇称不守恒,但是这个不守恒应该满足怎样的规律,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因此物理学家们正在研究中微子震荡,希望搞清楚这背后的具体规律。

物理学发展到量子力学的阶段,总是在接近完美的边缘徘徊,令人感觉相当难受。但是想想宏观世界还没那么糟,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许多东西都是对称的。比如我照了个镜子,看起来自己还是左右对称的,于是就安心的出门了。

问答:“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区别 — 2020年04月25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行为经济学这几年非常火,不懂行为经济学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我觉得自己就是不懂的那一个。但是听完万 sir 的讲解,我才发现原来行为经济学原来是这样……

赶紧在得到听书中搜了一下行为经济学,搜出来一张书单,排第一的居然是《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我看过。还找到了一个定义: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的认知、情感、心理等因素是怎么影响我们的决策的。相对的,经济学研究的是理性人的行为。所以看起来行为经济学并非否定经济学的理论,而是对现有经济学理论的有效补充。

这些年看到的批评经济学的观点非常多,看完今天的日课以后才猛然醒悟:经济学其实可以有效解释我们社会中许多的问题,反而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却不那么经得起验证。

根据我看《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经验来看,要通过其中的理论去影响他人,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有困难。但如果是通过书中的内容来进一步了解自己,那真的是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