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4

发布于

版权声明:眯眼探云原创,可随意转载,请保留该版权声明及链接:https://tyun.fun/post/37.tanyun-comment-weekly-2020w14/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写评论,早起可以有些专注的时间。持续写了接近两个月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切实的提高了,逐步掌握了评论的基本套路:将被评论的内容进行简单整理,然后写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是感悟、评价、故事。这个套路看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我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带评判的去理解原文

评判是大脑的标配功能,我们在开始思考以前我们的大脑就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评判结果。这就导致我们开始思考时其实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让我们很难客观的去理解问题的本身。我无法阻止大脑提前准备好评判结果,但持续的写评论帮助我逐步适应了大脑的功能,让我可以尽量忽略这个评判结果去理解原文。


《上游》1:“上工”如何“治未病” — 2020年03月30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上游》这本书是一本管理学的书,主要是通过大量案例来说明问题的上游在哪里,从上游解决问题的难点在哪里,以及应该如何从上游解决问题。

万老师以中国文化为开篇,讲中国古代的神医追求“上工治未病”,一下就把我代入其中,进入了好奇状态。然后从医学的“治未病”自然过渡到如何通过管理给公司“治未病”。

先是讲了 Expedia 公司治病的过程:他们先是发现了一个用户总是打电话找客服收集行程单的问题,然后通过联合公司所有部门一起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分析了这个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因为体制,因为分工,每个部门的关注点不同,导致了这个问题必然会发生,而且不会自动治愈。

接下来又通过两个警察预防犯罪的例子对比了“治病”和“治未病”的区别,最后通过美国和挪威的医保投入对比来说明“治未病”的重要性。

本课的最后,万 sir 为接下来的日课做好了铺垫: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系统的学习如何从上游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强烈的增加我们的掌控感,从而增加我们的幸福感。

《上游》2:“士”和上游思维 — 2020年03月31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今天日课主要讲上游思维三大难题中的前两个:发现上游问题,为上游问题负责。
我们很难发现问题是因为一些问题并不处于我们的常规视角中,要持有质疑的精神,去质疑看似平常的事物,才会所发现。
我们身边有许多有责任心的人,但是要为上游问题负责,需要对超出我们职责范围的工作仍然保持负责的态度。而且书中还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唤起别人责任感的方法:直接点名。

我们生活中的上游问题挺多的。我想到了两个问题,我认为都属于上游问题:发达国家生育率过低的问题、睡眠问题。第一个问题太大,说一下睡眠问题。

前两天刚好在阮一峰的博客中看到一段话:影响编程效率最大的因素,不是使用何种编程语言,而是昨晚你的睡眠是否充足。身为程序员感触颇深。

然而睡眠的影响远不止对编程效率的影响,高质量的充足睡眠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睡眠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身体 & 精神状态,而我的身体 & 精神状态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一切。我们本可以更好的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本可以有精力去锻炼身体,我们本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我们本可以……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非常困难,我们的工作太忙,还要照顾家庭,还要学习,要娱乐……我们可以责怪外接因素,但是我们也可以对自己抱以无限的责任心:我们有责任让自己保持充足的高质量睡眠。

《上游》3:人有近忧,必无远虑 — 2020年04月01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要想解决上游问题,我们有两个办法:

  1. 把上游问题包装为下游问题,把一个远虑变成一个近忧。
  2. 创造“余闲”,把人们从近忧中解放出来。

本以为在本书中不会看到太多新东西,但是看到这两条解决办法的时候,我就明白了:此行不虚。

其中第二条是我们早就从《稀缺》中学到,并且我在生活工作中都会有意识的运用。现在我基本可以认为我已经做到了可以有效的掌控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这里我用了掌控这个词,但实际上指的是适应,我们并没有办法真正掌控我们身边的世界,我们只能顺应规律去适应。就像水往低处流,我们只能通过顺应这条规律去用水,并没有办法「掌控」这个规律。

第一条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起来其实并不困难,其中一种方式是:提高关注度。当我们提高对一件事情的关注度时,他人是能够感受到的,持续的关注就会逐步让所有人认为它是一项近忧。老板的关注效果尤其好,但是员工的关注和频繁反馈依然有效。

虽然要以我现有的经验和知识,要推断出第一条结论并不困难,但是难在以前我并没有从这样的视角来进行这样的推演。现在白「捡」到了这个结论,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

量子力学番外篇:物理学家的冷笑话 — 2020年04月02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被量子力学持续烧脑几周,看到这个番外篇有点小感动,就像是辛苦长途跋涉后,终于可以泡上一个舒服的温泉。

我熟悉的物理学家不多,最喜欢万 sir 和费曼。如果不是这两位物理学家,我可能真的会以为物理学家都是智力超群的 geek。看完今天的日课后,我心中的物理学家这个群体的人味儿又更重了点。

物理学家有着一些有趣的特点,比如喜欢把各种事物都量化分析,万 sir 的日课里,讲个冷笑话,也得分好类:生活中的物理学思维,专注,“泡利效应”,傲慢,谦逊。

决策是一门技能 — 2020年04月03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看到万 sir 说自己为书写了个序,我就做出了买买买的决策。但现实工作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比买本书复杂的多,要想做好决策并不容易,决策是一门技术活儿。

决策的过程并不复杂:列出选项,评估价值,在执行中按需调整。但是新一代的科学决策方式告诉我们,要想把这个过程做好,我们需要注意三点:

一把决策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分开,民主参与,关键人决策。

二是把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分开,现实世界很复杂,决策带来的结果不可控,好的决策并不一定会对应好的结果。

三是贡献贡献和贡献者身份分开,不同身份的人一起来提供丰富的信息,可以让决策质量更高。

可以想象,要想按照这样的方式,持续做出优秀的团队决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能做到,那收益也是诱人的。

问答:怎么区分“居安思危”和“杞人忧天” — 2020年04月04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解决上游问题的思路,并不适合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们总是渴望银弹,所以我们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没有银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工具。但是判断好现状并不容易,我们很容易形成错觉,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现状。

我觉得华为就很厉害,任正非在华为改进管理的过程中,采取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策略。按照这样的策略,即使年轻人在刚加入岗位的时候陷入自以为是的错觉,也必须先按要求严格执行。等大家真正理解了规则,才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