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0

发布于

版权声明:眯眼探云原创,可随意转载,请保留该版权声明及链接:https://tyun.fun/post/33.tanyun-comment-weekly-2020w10/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博客的读者是谁呢?这个问题曾经困扰过我一段时间。它关系着我应该放什么样的内容到我的博客中。博客是公开放到网上的,似乎是给别人看的,但是别人是谁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想通了,还是写给自己看最重要。

如果你看到了这个博客,喜欢其中的内容,那么感谢你的欣赏。


2020年04月03日更新:调整了内容的顺序

华为是中国的公司吗? — 2020年03月2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真正的大企业需要适当的机遇,比如中国发展给通信行业带来的机遇。但同时只靠机遇是无法稳定站在浪潮之巅的。

我之前读过华为相关的文章,在很早的时候,他们的眼界格局就已经是站在世界之巅。这和绝大多数公司是不一样的。当时美国针对华为一个公司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让整个世界都惊呆了,也让我惊呆了,华为已经强大到如此地步了。

凡是成功,而且持续成功的公司,我都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专注,为自己设定边界。华为就为自己设定了边界,对于通信技术,只做通信管道。以前的垄断公司,为了垄断会把一个产业链做完,通过垄断来获取高额利润,但是这样最终会导致竞争力下降。而华为为自己设了限制,同时也让自己聚焦,而且不得不时刻拼命奔跑。

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 2020年03月3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开篇的那段话让我想到了《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我当时花了不少时间才理解作者到底想说什么。不过一旦明白以后,我就有了思想工具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就了不得。

今天的剃刀讲了那么多,课中就借助了一些思想工具,比如奥卡姆剃刀。要是单纯的讲解汉隆剃刀,需要说明剃刀这个比喻是怎么来的。但是一提奥卡姆剃刀,大家就都懂了剃刀是啥意思。

学完今天的课程以后,我认为汉隆剃刀的关键词是恶意。恶意是罕见的,但是人类的情绪和直觉却很容易让我们把别人的行为归结为恶意的行为。我觉得根源是人类天生是追求确定性的,我们当然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确定的,有原因的。别人对自己做了不利的事,那当然是有恶意的。

这样的天性很难改变,而且具有相当的共通性,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这种共通性采取一些行动原则,那就是汉隆剃刀,只要有其它可能性,那就不要把原因归结为恶意。汉隆剃刀用愚蠢来替代恶意,我还从中体会点了一点幽默的感觉。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 2020年03月4日

— 得到,听书,袁泽解读

这本书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分析有独到之处。

世俗意义上的关键是要能被社会认可并从中获得回报。而要被认可由两个关键因素决定,一是能力,二是社会圈子。如果一个能力很容易被量化,那么能力就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能力不容易被量化,社会圈子就是决定功的主要因素。大部分的成功介于这两者之间。

这个社会的构成方式决定了,能够获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一定是少数,大多数人离成功还是很遥远的。但书中提到的点我认为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因为即使我们想要在小范围内(相对于整个社会)把事情做好,我们依然需要能力和社会圈子。

中国供应链到底有多厉害? — 2020年03月4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在得到上已经听了不少赞美中国供应链牛逼的内容,但是万维钢老师这篇讲的最具体。以前只知道小厂的分工特别细,没想到细到了这个程度。

这让我想起了稻盛和夫的京瓷,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在分工到极致的同时,将权责利都分配到位。这样每个阿米巴组织在效率足够高的同时,还能有足够高的积极性。这样的分工除了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对于智力密集型企业也是有效的。亚马逊云也是采取了类似的组织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中国供应链的例子我觉得还有一点令我感到特别有启发性。那就是这些小厂的出现,是因为以前大厂倒闭。我以前曾经有过对大公司公司倒闭的恐惧,如果大公司都倒下了,那社会是不是就不行了?现实其实不是这样,公司只是社会的一种组织单位,但核心是人,一个单位散了,人还是在的,可以重新组织起来。

大人物为什么没意思 — 2020年03月5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我并没有注意到大人物们的讲话越来越无聊这件事,大人物太多了,我一般没时间听。但在我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类似的感觉。

我的学习成长受到了不少老师们的影响,我称老师是因为我从他们哪里学到了东西,不论是通过真正的课堂,书籍,讲座,得到课程,甚至是公众号。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当我需要进一步成长的时候,我就需要去找新的老师。因为大多数老师虽然都尽力推陈出新,但视角与核心内容很难有所变化。

但是万 sir 的课不一样,万 sir 的是以自己的视角再结合许多其他优秀视角,形成不断变化的复合视角。我想这也正是万 sir 的课能够开到第四季依然火爆的原因。

特别放送:悖论的启示 — 2020年03月6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我以前不是很喜欢看集合篇,觉得集合篇没有太多新东西,但今天我决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集合篇是把类似的内容整理到一起,本篇是悖论的集合。以前我只是喜欢听悖论的故事,但是现在我有了思想工具的意识,那么再看这些经典悖论,原来都是强力的思想工具。当我们把一堆工具放到一起看会有什么不同呢?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伯克森悖论讲的是我们做评估会遇到的问题。
芝诺悖论讲的是数学微积分的问题。
罗素悖论讲的是数学集合的问题。
杰文斯悖论讲的的系统变化的问题。
群体偏好悖论讲的是系统内部的冲突问题。
有效市场悖论讲的是系统变化的问题。

这样一归类就发现了这些悖论对应的问题的领域,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我们就更容易想到对应的悖论。而且当别人提起一个悖论的时候,我们也能够立马判断出他是否使用了恰当的悖论。

问答:伯克森悖论和幸存者偏差的区别是什么? — 2020年03月7日

—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4

软件行业的供应链我认为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是全球性的。现在我们开发一个应用软件,基本上不会有公司从头完全自己写代码。首先是基础设施,现在不论是前端后端都有非常成熟的框架,也有巨头公司提供许多基础服务。在基础设施上,市面上还有许许多多解决各种问题的开源组件供使用,每个软件都使用了数不清的第三方组件,而且还有非常成熟的第三方组件管理工具。

但是软件开发和组装硬件产品,有着自己明显的差异。

硬件产品的组装每个环节含智力劳动都很少,对人的要求非常低。但是软件的组装就很麻烦,负责组装的程序员必须要对许多关键的组件有足够的认知,掌握相关的技能。

而且因为软件开发会用到大量第三方开源组件,都是免费的,所以不会有人为你快速的定制,还得靠程序员去研究使用,定制改动。

而且软件的特点是可以复制,没有比较开发完全相同的软件,每款软件开发出来一定是有着明显差异的,这些差异只能靠智力劳动慢慢实现。

所以香帅老师的研究报告显示,程序员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职业,并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