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7

发布于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我现在的日常饮料是茶。以前我很喜欢喝咖啡,从毕业开始几乎每天上班都是喝着咖啡度过,上午一杯,下午一杯。我喝过各种口味的三合一速溶,喝过办公室咖啡机现磨咖啡,后来喝咖啡粉兑的纯咖啡。放弃喝咖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发现自己在喝完咖啡后虽然可以明显提升工作状态,但在咖啡的效用过去以后,我的工作状态会显著降低。我现在更希望持续、稳定的工作状态,喝茶在这一点上让我感觉更好。

喝啥饮料,也和精力管理有关。

继续阅读 »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6

发布于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问一个小孩:“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她回答:“爸爸是一名医生。”可是她真的知道她在说什么吗?显然,对于成为一名医生意味着什么,作为爸爸又意味着什么,小孩子的理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深化。要“彻底地”理解这一命题,她到底要知道多少东西?《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中的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理解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清晰的

思想实验就是如此的美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困难的问题。这个实验至少给了我两点启示,对于一个新事物:当我觉得自己懂了的时候,可能还不太懂;当我担心自己不太懂的时候,也不用焦虑。

继续阅读 »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5

发布于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新的一期读书会我们选了《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正念就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持觉知。吃橘子的时候,你不是在想着公交车快要赶不上了,不是在想着吃完橘子去玩游戏,不是想着下一瓣橘子,你只是在吃橘子。保持这份觉知。如果你知道怎么吃一瓣橘子,那你就会吃整个橘子。

当“高效”让你烦躁的时候,正念就是那份解药。只要一小会儿,持正念,你就能感受到奇迹。

继续阅读 »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4

发布于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写评论,早起可以有些专注的时间。持续写了接近两个月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切实的提高了,逐步掌握了评论的基本套路:将被评论的内容进行简单整理,然后写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是感悟、评价、故事。这个套路看起来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我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不带评判的去理解原文

评判是大脑的标配功能,我们在开始思考以前我们的大脑就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评判结果。这就导致我们开始思考时其实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让我们很难客观的去理解问题的本身。我无法阻止大脑提前准备好评判结果,但持续的写评论帮助我逐步适应了大脑的功能,让我可以尽量忽略这个评判结果去理解原文。

继续阅读 »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3

发布于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昨天半夜一点听到客厅里有闹钟响。迷迷糊糊爬起来出去把闹钟关了,果然是3岁半的小儿子设置的闹钟。而且他显然不知道自己做了啥,半夜几乎每个小时都设置了闹钟,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设置闹钟的工具是我以前用的 iPhone SE,清理了给他玩,里面没啥游戏软件,但他也相当满意。拍照、音乐、时间这几个 App 就是他的最爱。我家会经常和他提到时间的概念,比如一起商量还可以玩多久,或者爸爸妈妈要做事要等多久,看动画片可以看多久。计时器就是一个常用的功能,和他商量好以后就让他去自己设置一个倒计时,然后大部分时候他都能很好的遵守约定。

继续阅读 »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2

发布于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选择万维钢的日课作为每日评论的主要对象,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1. 万 Sir 的日课周一至周六每天一篇,质量够高够稳定,基本不凑数,省去每天的选择成本。
  2. 万 Sir 的日课主要内容是解读西方前沿含金量高的内容(主要是书)进行解读,内容种类够丰富。

但第四季日课以量子力学这样的烧脑课题开头超出了我的意料,烧脑烧的我不要不要的。但是本着“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这样的精神,我决定脑袋烧烂也要跟着评下去。

继续阅读 »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1

发布于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看完第二遍《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后,我开始朝着书中提到的这个目标前进,坚持写不低于 200 字的评论。一个月以后,我开始感受到这样做给我带来的显著变化。

写一份好的评论,不止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原文在讲什么,还可以让记忆更牢固,可以激发自己思考,对原文的内容做出回应。而且在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我还感到自己变的比以前更外向了一点,算是意外的收获。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继续阅读 »

探云评论周刊 - 2020W10

发布于

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并做出一个完美的回应。

探云评论周刊是我每周写的评论合集,是我对所学内容做出的回应。

博客的读者是谁呢?这个问题曾经困扰过我一段时间。它关系着我应该放什么样的内容到我的博客中。博客是公开放到网上的,似乎是给别人看的,但是别人是谁呢?我想来想去,终于想通了,还是写给自己看最重要。

如果你看到了这个博客,喜欢其中的内容,那么感谢你的欣赏。

继续阅读 »

如何创造仪式感

发布于

我是一个对仪式感非常不感冒的人,但我也承认仪式感是有用的,所以我就开始思考,怎么创造仪式感。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仪式感?

每个人都要吃饭,但不能一直吃,一般人都是一日三餐。

我们需要仪式感,但一个人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沉浸在仪式中。

仪式感可以给我们带来帮助,但同时仪式感本身并不会产生直接价值。比如焚香沐浴可以帮助人进入宁静的状态,但如果是一个常年修行的人,即使没有焚香沐浴,他也可以随时进入这样的状态。

仪式感可以辅助我们进行状态的转换,包括短期的状态和长期的状态,目前我将其归为三种具体目的:状态转换身份转换强化意义

如果我们不借助仪式也能够达成上述几个目标,我们可能就不太需要仪式感。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借助仪式感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

继续阅读 »

《非暴力沟通》

发布于

本书中指出的问题,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即压抑个人的感受。在中国,我们每个人被各种关系定义:父母、孩子、朋友、上司、下属……每个人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应该这样做、那样做,至于感受……不重要。

我的感受,当然重要。
你的感受,也同样重要。

继续阅读 »

向别人寻求反馈

发布于

作为一名技术 Leader,给小伙伴们提出合理的反馈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反馈的同时,很自然的一个想法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如何去向别人寻求反馈呢?

所以我思考了下面四个问题:

  1. 为什么需要别人的反馈?
  2. 如何向别人获取反馈?
  3. 如何处理获得的反馈?
  4. 如何为别人提供反馈?

继续阅读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发布于

第一次读本书已经是几年前了,留下的印象有三点:轻松有趣、哲学史、实用主义。
因为要参加读书会,近期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这次读的时候用上了三色笔记法,重新理解了一下这本书:
这其实是一本关于哲学的,有开头、有情节、有高潮、有结尾的故事书。

继续阅读 »

Train

发布于

《怒火救援》是一部2004年的老电影,这部电影中有一个退役特种兵,给小女孩当私人保镖。有一段情节是他教小女孩游泳,他对小女孩说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tough. There is trained and untrained. Now which are you?

Now which are you?

继续阅读 »

《规划力》

发布于

与斋藤孝的其它几本书一样,本书依然是轻松易读,讲的清楚明白,而且给出了不少实用的工具。

在本书中,我见识到了不同的规划力,也我明确了目前自己所擅长的规划力类型:材料主义,还学习到了如何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规划力。

推荐希望提升自己规划力的同学读这本书。

继续阅读 »

《超级聊天术》

发布于

最近迷上了斋藤孝的书,轻松易读,启发性非常强。

《超级聊天术》是一本讲闲聊的书。

本书结合实际情况,从闲聊的原则展开来,从各个方面介绍了闲聊的技巧、话题的收集,以及如何去学习提升闲聊技巧。

本书依然是轻松易读,启发性非常强,推荐给所有对闲聊有误解的人。

继续阅读 »

《阅读的力量》

发布于

这是我接触斋藤孝的第一本书,本书的核心是劝人读书。

我读完本书后,受益匪浅。推荐所有想读书但还没找到动力的同学来看看这本书。

斋藤孝的书的特点是,每个主题其实是由很多篇独立的文章组成的,看似零散,但其实非常厉害。我读完以后有种强烈的感觉:这本书是面向各种类型读者的。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能够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继续阅读 »

眯眼探云的读书大串烧(四)沟通

发布于

大多数人都赞同沟通很重要,但极少有人意识到沟通的困难,并能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你确定自己讲清楚了?即使你讲清楚了,你确定对方听明白了?即使对方说他听明白了,你确定他是真的听明白了?

继续阅读 »

眯眼探云的读书大串烧(三)学会学习

发布于

重新认识了“我”与世界,并且了解的思考这项强力工具,还向他人那里学习了许多经验。但这依然不够,我们还需要让自己变好,并把“我”与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

把“我”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你掌握的各种技能,不同的技能组合决定了你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方式。

继续阅读 »